四川白玉:河坡非遺技藝煥新生 文旅融合啟新程
中新網甘孜8月28日電 (記者 劉忠俊)8月28日,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河坡民族手工藝文旅體融合園區(qū)(以下簡稱“融合園區(qū)”)正式開園,這座整合非遺手工藝、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閑功能的文化新地標,將進一步重構當?shù)胤沁z技藝傳承生態(tài)。

在白玉縣河坡鎮(zhèn),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鎮(zhèn),藏著跨越千年的非遺密碼?!安刈褰饘馘懺旒妓嚒睔v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唐代初期,其風格獨特、工藝精湛,產品包括藏刀、馬具、佛具、生活用具、飾品等,其中“白玉藏刀”最為著名。2008年“藏族金屬鍛造技藝(藏族鍛銅技藝)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如今這里已是“中國藏族金工藝術之鄉(xiāng)”,230余家非遺工坊已形成產業(yè)集群。
沿贈曲河上行至先鋒村,山腰藏式民居里傳出清脆的敲擊聲,這里就是非遺技藝傳承人四郎降稱的工作室。23歲的他,手中磨損的鏨子、帶銅痂的坩堝,都是家族五代傳承的“傳家寶”?!耙惶足~質裝飾部件,全部工序需近十天?!彼睦山捣Q堅守著手工鍛造的匠心,卻也不局限于大山:2020年接過父親的鏨刀后,他率先在成都開設非遺小站,讓藏地金屬技藝走進都市商圈?!案篙吺丶妓囍?,我們要讓老手藝懂當代心跳”,正是這份理念,讓河坡金屬鍛造在堅守中煥新。

若說金屬鍛造是“剛”,藏紙技藝便是河坡非遺的“柔”。在十明文化工坊,“90后”藏紙技藝傳承人扎西尼瑪正指導工人手工撈紙?!凹垵{濃度漸降,全憑手感控深淺。”藏紙因耐存、防蟲的特性,歷來是經文、唐卡的首選材料。
扎西尼瑪不愿讓傳統(tǒng)停留在“手工”的局限里,他引入數(shù)控設備,精準控制紙漿調配與撈紙節(jié)奏,讓生產效率與合格率大幅提升,并創(chuàng)新將藏紙剪紙與唐卡藝術結合,推出十二生肖主題產品,在網店收獲熱烈反響。“非遺不是復制,要讓千年智慧對話當代審美”,這份創(chuàng)新,讓柔軟的藏紙承載起更鮮活的當代表達?!皥@區(qū)將成為非遺技藝生產性保護的核心樞紐。”白玉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呷絨志瑪表示。

從“格薩爾王的兵器庫”到文旅融合的新地標,從家庭工坊的單打獨斗到產業(yè)集群的協(xié)同發(fā)展,白玉縣正以“保護中傳承、傳承中創(chuàng)新”的姿態(tài),讓千年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,書寫著民族文化自信的全新篇章。(完)

文娛新聞精選:
- 2025年09月07日 20:34:42
- 2025年09月07日 20:28:40
- 2025年09月07日 16:01:59
- 2025年09月07日 13:36:50
- 2025年09月07日 11:57:17
- 2025年09月07日 11:29:26
- 2025年09月07日 11:28:52
- 2025年09月07日 09:07:03
- 2025年09月07日 08:45:35
- 2025年09月06日 16:48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