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跋涉 只為接你赴大學之約
雖被錄取卻面臨入學困難,建橋學院老師帶去圓夢的力量
千里跋涉 只為接你赴大學之約
這是一條駛進懸崖上山村的路。
今天,上海建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輔導員濮春婷飛抵貴陽,轉高鐵到畢節(jié)市;再之后,驅車駛入納雍縣的群山褶皺中,不斷沿山脊爬升。此行,她要帶一名姑娘到上海圓夢。
這條路,她的同事們走過一回?;貞浿?,窗外是觸手可及的云霧,窗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,玉米苗在石縫間頑強站立。
這條路,要繞過二十五道拐,每一次急轉彎都讓人呼吸暫停,每一次錯車都像與命運擦肩。
這條路,建橋新生小顧,已然走了十多年。那天,當新生走訪小組來到她的家鄉(xiāng)鍋圈巖鄉(xiāng),18歲的姑娘正握著錄取通知書,愁容滿面。
那一刻,她坐在生活的懸崖邊,面臨最艱難的選擇——去還是不去?夢想在上海,現(xiàn)實在深山。這個問題,比山更難翻越。
本該歡呼雀躍的8月,骨折的左腿和沉重的家境,幾乎壓垮了這個剛收到大學通知書的女孩。小顧的家,是鍋圈巖鄉(xiāng)海拔最高的住戶之一。一間簡陋的老屋、幾只散養(yǎng)的雞鴨,就是這個家的全部。父親在外打工十年,母親改嫁后再無音信。67歲的奶奶用佝僂的脊背,撐起了四個孫兒的天空。
作為長女,小顧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擔,她的身后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在校讀書的妹妹。高考前夕,最疼愛她的爺爺永遠離開了;暑假期間,為了幫奶奶干農活,她在搬運土豆時一腳踏空,左腿骨折。
錄取通知書上說,9月4日該報到了??涩F(xiàn)在,腿上的石膏還沒拆,心里的負擔卻比石膏更重——去還是不去呢?
“上海建橋學院數(shù)字媒體技術專業(yè)”——錄取通知書上的每一個字,她都反復摩挲過無數(shù)遍,仿佛這樣就能觸摸到那個遙遠的未來。
高中時,老師總笑著說“小顧肯定能考出大山”,可當錄取通知書真的捧在手心,她卻忍不住自問:“自己真的能走出去嗎?”
她想象過上海的課堂:敞亮的教室灑滿陽光、圖書館的燈火映著專注的臉龐、同學們并肩走進課堂,那歡聲笑語仿佛就在耳畔。
但現(xiàn)實是:奶奶的藥費、妹妹的學費、自己打著石膏的腿……家里每一個人都念叨著,如果能再寬裕一點點就好了?!拔蚁肷洗髮W,真的想?!彼穆曇艉茌p,“如果今年實在沒辦法,我也想先保留入學資格……”
幸運的是,有一群翻越了無數(shù)險峰的人,為她帶來了穿越云海的答案?!靶☆?,你看,學校有‘綠色通道’,提供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,國家也有助學金、助學貸款等,課余還能勤工儉學……”信息技術學院副書記徐娜耐心地為她講解著一項項政策。希望,如此真切地照進了這個困難家庭。
懷揣夢想的姑娘,終于卸下了肩頭的顧慮。那張錄取通知書不再沉重,而是化作了一張通往未來的車票。
明天,小顧將和濮老師一起,踏上圓夢的路。9月4日,是上海建橋學院的新生報到日,她會來到臨港,并用四年時間感受這座“年輕的城,年輕人的城”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夏天,上海建橋學院派出13個新生走訪小組,奔赴全國11個省市,走訪了近170個新生家庭,給像小顧這樣的新生帶去圓夢的力量。
“我們的承諾是,確保被學校錄取的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。”校長朱瑞庭說。
本報記者 郜陽 通訊員 景志宏
來源:新民晚報

教育新聞精選:
- 2025年08月26日 05:59:49
- 2025年08月25日 06:12:19
- 2025年08月20日 13:45:54
- 2025年08月13日 14:14:27
- 2025年08月10日 08:53:09